当前位置:

赓续红色血脉淬炼初心使命 ——北湖区委党校2025年主体班赴衡阳开展异地教学

来源:融北湖 作者:李明 彭欣 编辑:何红桥 2025-11-06 08:49:06
—分享—

秋风送爽传薪火,红色研学启新程。为深化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10月28日至29日,北湖区委党校中青班、科干三班学员与党校教师一道,赴衡阳开展异地教学。学员们循着历史脉络,先后走进船山时间谷、夏明翰党性教育基地、石鼓书院、湘南学联旧址、衡阳抗战纪念城,在实景课堂中触摸历史温度,在精神对话中筑牢信仰根基,完成了一场兼具文化浸润与红色洗礼的研学之旅。

微信图片_20251031104155.jpg

首站抵达衡阳县船山时间谷,一座高12.26米、镶嵌7.29米巨型表盘的南岳牌手表雕塑映入眼帘,3.12米长的指针静静镌刻着衡阳制表业从手工工坊到融合北斗卫星同步授时技术的产业变迁。这处工艺奇观不仅见证了中国制表业向太空时代的跨越,更以精工传世的匠人精神,为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产业传承课。大家驻足雕塑前,细品每一道刻度里的坚守,为后续红色学习凝聚起“匠心筑梦”的精神力量。

走进夏明翰党性教育基地,学员们在烈士雕像前肃立致敬。展馆内,“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回荡耳畔,展柜中泛黄的三封家书复印件,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人的柔情、对家国的忠诚。“读着这些文字,心头发烫。”中青班学员郑莹动情说道,这不仅是普通家书,更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初心如磐的精神坐标,让她真切读懂了信仰为何能穿越时空、历久弥坚。

微信图片_20251031104200.jpg

次日,学员们来到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朱张祠内,大家驻足凝视历代文人“以文报国”的题刻,聆听“朱张会讲”的治学故事,感受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随后走进湘南学联旧址,这座清光绪年间的四合院,曾是毛泽东、夏明翰等先辈传播革命思想、领导青年救亡的阵地。指尖拂过斑驳木柱,仿佛触碰到百年前青年学子的热血脉搏,深刻体悟到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核。

微信图片_20251031104209.jpg

步入衡阳抗战纪念城,巍峨的纪念标志下,浴血奋战的浮雕再现衡阳保卫战的壮烈场景,学员们肃立聆听,仿佛穿越到烽火岁月。纪念馆内,一卷卷烈士名录上,“1925-1944”“1927-1945”等年轻生卒年份格外刺眼——20岁上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保家卫国的战场,让不少学员红了眼眶。

“站在这些历史记忆的地方,我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早期革命先驱矢志不渝、不畏牺牲的豪迈气概。”科干班陈鸿璇说,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珍惜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基业,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融入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切实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此次衡阳之行,让我们在历史的纵深中读懂使命,淬炼了初心,更坚定了‘闯创干’的决心!”中青班学员何昭锐的话语,道出全体学员的共同心声。两天的异地教学,从工匠精神到红色信仰,从文化传承到家国担当,学员们在“行走的课堂”中补足了精神之钙,汲取了砥砺前行的奋进之力。大家纷纷表示,将把研学收获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立足北湖发展大局,以“不负先辈、不负时代”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书写北湖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篇章。

来源:融北湖

作者:李明 彭欣

编辑:何红桥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xinwen.cn/content/646954/75/153957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北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