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展现基层治理成效,展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北湖发布”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微治善治看北湖”专栏,推介一批基层治理典型经验做法,助力营造互学互鉴浓厚氛围。

美丽的仰天湖大草原上,云卷云舒,白色风车与绿色草地交相辉映,一座座民宿点缀其间,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这背后,是仰天湖瑶族乡党委各村党组织坚持党建统筹发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文旅融合、产业振兴、服务为民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精彩答卷。
聚焦文旅产业
党建引领民宿发展“加速度”

清晨的仰天湖大草原云雾缭绕,山脚下的“宽洞之家”民宿集群已迎来首批国庆中秋假期游客。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拥有50余家、500余间客房,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的民宿集群,2022年还仅有2家民宿。

依托仰天湖大草原景区带来的旺盛人气,宽洞村敏锐把握机遇,率先破题,成立“宽洞之家”,组建民宿协会,有效整合分散的民宿经营者,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民宿建设、管理与服务各环节。“为更好地规范民宿发展,我们坚持民宿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宽洞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军说道。
全乡各村党组织同步发力,借助中省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推动民宿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其中,廖家洞村、梨树下盘活村委会旁闲置用房打造特色民宿,芙蓉村引进第三方企业开发高端民宿等,形成全乡“一村一品”的特色民宿发展格局。目前,全乡发展民宿已超70家,村民人均收入增长超2万元,中低档民宿年均收入也达20万元以上,形成了‘景区热、民宿火、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聚焦农业品牌
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新路径”

“高山出好货,但好酒也怕巷子深。一直以来,我们许多优质的高山大米、禾花鱼等农产品很难走出去。”谈及农产品发展,仰天湖社区支部书记郭小红的话道出村民心声,在全乡5076.38亩稻田里,每亩孕育了超40斤禾花鱼,但分散种植模式一度制约发展。

为此,仰天湖社区积极探索“农房改造+产业振兴+社区治理”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盘活闲置房屋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坊,积极收购农户手中的优质农产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深化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旅融合、产销一体”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乡亲。试投产阶段,销售额已突破12万元。
在特色养殖领域,各村党组织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力。大塘瑶族村、天湖岭瑶族村、廖家洞村村委会牵头发展七彩茯苓鸡蛋养殖,日均产量已突破1600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畅销周边市县,昔日藏于深山的“土特产”正逐步走向广阔市场。
聚焦民生福祉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暖民心”

各村党组织始终把民生实事放在心头,以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各村党组织主动收集梳理群众需求69件,清单化推进民生项目。其中,才口水村、瑞金村、金仙寨瑶族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既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又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及时实施饮水工程、硬化水渠、河道治理等项目,用实打实的行动破解民生痛点。才口水村小卖部老板廖秋恩感慨道:“村子干净了,游客也更多了,我们店门口也成网红打卡点了呢!”

针对仰天湖瑶族乡与苏仙、宜章、桂阳等县(区)交界,部分村组与周边乡镇同宗同源、联系紧密的特点,安源村、红花村等村党组织创新推行“睦邻友好”共建行动,主动与相邻村社区党组织对接,搭建跨区域议事协商平台。今年以来,各村组织跨区域交流活动十余次,成功化解各类问题纠纷17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共协商、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成效,绘就了边界治理“同心圆”。


党旗引路,振兴可期。仰天湖瑶族乡各村级党组织正以更加坚实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有力的先锋引领姿态,持续深化党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在广袤的田野上描绘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的壮美画卷。
来源:融北湖
作者:仰天湖瑶族乡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xinwen.cn/content/646955/56/1542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