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湖区华塘镇雷笋基地换上了冬季限定“皮肤”,利用秸秆作为升温材料,覆盖土层表面保持土壤温度,促进雷笋高产、优质、绿色生长,将昔日秸秆“废料”转化为农林结合的新载体。

这段时间,户外阴冷天气影响了雷笋生长,基地的工人们忙着给雷笋换上“羽绒服”。这些从招旅、三合、华塘等村回收的秸秆,作为能给雷笋提供能量和热量的升温材料,搭配麦麸、谷壳等一起使用,热量值更高,持续性更长,让原本只有春笋、冬笋供应的基地,在秋季也能错峰上市。

目前我们看到的林子底下是完成了四层的覆盖,第一层是有机肥,第二层是稻草秸秆,第三层还是有机肥,第四层才到了谷壳农糠。虽然我们室外温度13度,但是我们手探下去的时候,里面的温度大概是在23度到26度之间,笋芽感受到20多度的温度会蹭蹭往外冒,所以每天都有挖不完的笋。——湖南省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曹文章

今年以来,北湖区大力推广低茬收割技术,健全“秸秆离田+集中储存”模式,不但有效破解秸秆处理“散、乱、难”难题,在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和农户经济效益等方面也有明显提升。
不仅给我们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我也不用担心焚烧的问题了,在环保方面我们也支持了政策,对于我们农民今后耕地这一块,机械设备下田更方便,机械师傅也愿意帮我们来耕地,耕地的效率也比较快。——种粮户 周光波

现处于冬笋“空窗期”,而曹文章的竹笋基地因有效的保温措施管理,秋笋产量非常高,每天约有1500斤新鲜产出,市场批发价约在30元/斤。秸秆的综合利用让曹文章尝到了林下产业提质、增产、增效的甜头,来年他也希望带动更多种粮户创造秸秆变废为宝的“绿色财富”。
我们基地现有的秸秆储备大概在650吨,秸秆的回收价格是700元/吨,目前基地储有量是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基地的用量,所以明年我们会加大对秸秆的采购和储备。——湖南省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曹文章
来源:融北湖
作者:图文 | 唐琳莎 樊鑫宇(实习)
编辑:梁俐佳
本文为北湖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beihuxinwen.cn/content/646955/58/15430770.html